为什么基于模型的原油预测总是不准确

By Irina Slav

上周,由于对供应过剩的预期,原油交易员将对原油的看涨押注降至16年来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因为许多预测者报告称,供应过剩迫在眉睫。然而,一旦有什么东西威胁到世界原油供应的任何一部分,价格就会飙升。那么,过剩在哪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剩出现在国际能源署和各种净零排放组织发布的预测中。这些预测的问题在于,它们经常忽略与它们向净零转型正在推进的信息相矛盾的数据。或者,他们使用的计算机模型会产生误导性数据,因为他们收到了不准确的数据,这就是国际能源署一再发生的情况。

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67美元左右,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不到65美元——这并不是因为世界石油消费量比三年前有所减少,当时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尽管价格发生了变化,但自2020年疫情封锁造成的经济衰退以来,石油需求稳步增长。所有这些预测者,尤其是国际能源署预测供应过剩的唯一原因是,这符合他们的模型。

事实上,亚洲主要市场(更具体地说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几十年来,中国的石油需求一直在以疯狂的速度增长。委婉地说,假设它将永远以同样的速度增长,这将是古怪的,尤其是当中国寻求减少对进口能源商品依赖的方法,并发现电气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时。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大力开发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这表明即使以较慢的速度,中国石油需求仍在攀升。与此同时,作为能源转型旗手的欧洲的石油需求也是如此,该地区以禁止内燃机汽车的形式为石油需求增长设定了最后期限。然而,它最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禁令,因为电动汽车的销售并没有达到布鲁塞尔和各国首都的规划者希望他们去的地方。现在,由于健康的需求,欧洲正面临潜在的喷气燃料短缺。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预测,与前六个月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球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将以每天160万桶的惊人速度增长,这与供应过剩的预测完全相反。在这方面,EIA加入了欧佩克和渣打银行的行列,成为逆势而行的预测者,他们的预测基于观察到的原油基本面变化,而不是计算机模型。

说到欧佩克,该组织在推动国际油价下跌和激励交易员通过决定结束减产来反复削减对该商品的看涨头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人预测价格将暴跌至50美元甚至更低,在最初的冲击之后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是因为,并非所有减产的欧佩克成员国都能像计划的那样迅速恢复产量,这立即暗示了未来可能出现短缺。

仅仅因为供应紧张的迹象,或者对俄罗斯的新制裁可能危及每天近200万桶的原油贸易,价格就会如此剧烈波动,这一事实表明,原油基本面的平衡根本不像所有这些预测者在基于模型的报告中所假设的那样倾向于供过于求。

上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一周周五,俄罗斯和美国总统会晤后,价格暴跌,因为两国总统都表示准备达成和平协议。然后,欧盟和泽连斯基于上周一举行了会议,和平协议的前景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俄罗斯能源行业实施更多制裁的前景。结果:油价在该周上涨了2.9%。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能源署。2021年春天,国际能源署严肃地表示,在那一年年底之后,世界将不需要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任何新的投资。几个月后,它呼吁世界上每个石油生产国投资新的生产,因为价格正在快速攀升。现在,国际能源署再次呼吁增加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以确保充足的供应,尽管其预测需求增长预计将在十年结束前达到峰值。

石油投机者每天都在改变赌注。这就是商品投机的本质。然而,它不一定反映实物市场的当前状态,基于模型的预测也不一定反映。唯一可靠的供需指标是各自的物理数据。通常是在这些实物数据发布后,国际能源署才会改变其对需求预测的态度,并开始呼吁更多的石油投资。(小晨编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