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反水!向特朗普承诺断购俄石油后,6000万桶原油却还在运
前言
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自信满满地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明确承诺,在缓冲期结束后,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然而,印度外交部迅速回应,表示从未听说过两国领导人有过这样的通话,更没有所谓的停购承诺。与此同时,彭博社通过卫星数据揭示,约6000万桶俄罗斯原油正在驶向印度港口,而印度的炼油厂也没有表现出购买其他来源石油的迹象。几个月前,印度政府还对美国的制裁提出强烈反对,财政部长甚至批评美国的制裁“不公平”,商务部长则表示,除非美国提供同价的石油,否则印度绝不停止购买俄油。那么,印度到底是改变了立场,还是在和美国进行“博弈”?
特朗普要求印度停购俄油
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俄罗斯石油在印度进口中的占比,在俄乌冲突前甚至不到3%,印度的原油大多来自中东和美国。然而,随着战争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开始急需寻找新的市场。为了突破制裁,俄罗斯大幅降低了原油价格,比国际油价低了至少15%,这无疑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展开全文
2023年起,印度的炼油厂纷纷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到2025年,俄罗斯原油已占印度总进口量的39%。在2024年,印度通过购买低价俄油节省了大约50亿美元,这相当于能购买一艘中型航母。更巧妙的是,印度不仅自己用,还通过将俄油稍微加工后转售给受到西方制裁的欧洲国家,从中赚取了不小的差价。
然而,美国政府对印度的做法并不买账。特朗普政府早在2025年8月就明确警告,要求印度停止购买俄油,否则就将印度商品的关税从25%提高到50%。这对印度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因为印度的纺织和电子产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关税翻倍可能导致大量企业倒闭。
尽管印度在最初表现得很强硬,试图像中国一样与美国对抗,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底气与美国硬碰硬。正当印度在苦苦挣扎时,俄罗斯的一个新动作让印度进退两难。
俄印石油贸易与人民币结算
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失去了美元和欧元的结算通道,且冻结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了生存,俄罗斯开始推动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这一改变无疑对印度构成了挑战,因为印度一直在推行“卢比国际化”,希望卢比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多的应用。然而,由于卢比不能自由兑换,且近年来卢比对美元贬值了17%,俄罗斯对于卢比的态度相当冷淡,这让印度的计划泡汤。
俄罗斯坚持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直接打破了印度用卢比结算的打算,这也意味着印度在石油交易中将无法继续依赖卢比。尽管如此,俄罗斯为确保石油出口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加速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应用。
面对这一挑战,印度在外交上也表现出微妙的态度。虽然在公开场合表态将停止购买俄油,但在背后,6000万桶俄罗斯石油仍按计划运往印度。这种“两面派”的操作,显示出印度一方面试图应对美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俄罗斯的廉价石油。
俄罗斯的反应与中俄能源合作
俄罗斯对印度的“左右摇摆”早有预料。俄罗斯方面明确表示,只有印度的官方声明才具有法律效力,口头承诺毫无意义。因此,印度实际停止购买俄油,才会被视为真正的“停购”行动。
与此同时,俄罗斯早已做好了准备。如果印度真决定停购俄罗斯石油,那么俄罗斯可以将这些石油转向中国。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占比达到47%。对俄罗斯来说,少了印度这个“中介”,反而能避免石油价格被转售后受到干扰。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一直都很稳固。中国明确表示,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合法的,不会针对任何第三方,而且中国也不允许美国插手这一合作。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美方的施压行为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如果影响到中国的正当权益,中国必定采取坚决反制措施。
事实上,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不仅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部分,也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如果中俄合作受到阻碍,国际油价有可能再次飙升,最终受害的将是全球消费者。
总结
这场关于俄罗斯石油的争论,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买不买”的问题,变成了大国之间关于货币、能源和战略的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压力逼迫印度放弃俄油,目的是继续保持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而俄罗斯则推动人民币结算,旨在打破西方的金融制裁,推动全球“去美元化”。
印度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力图保持平衡,既想从俄油中获得利益,又不愿轻易得罪美国,但它的“左右逢源”策略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风波也促进了人民币在全球石油交易中的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将所有交易依赖于美元的风险,人民币作为更稳定、可操作的选择,正在吸引更多国家的青睐。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特朗普称莫迪承诺不再购买俄油,印度否认:双方没有通话》 (2025年10月16日)
评论